华丽蜕变 “臭水沟”变身风景线
中午,一对父子漫步在楼村的河堤上。孩子兴奋地指着河里游动的鱼儿,大声告诉父亲他的新发现。这一幕,让楼村黎水村党总支书记唐光锋倍感欣慰。
“以往,楼村的周边茅厕有100余间。终年污水横流,臭气熏人,蚊蝇滋生,严重影响村容村貌。最重要的是,居住在河边的村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,甚至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。”唐光锋回忆道。
同时,楼村的河沿高低不一,宽窄不整。每至汛期,河水暴涨,浊浪滚滚,行人不能通过,且容易发生溺水事故。这两者成为了楼村的历史弊端,村民久欲治之不能。
看到此情况,村中的“三驾马车”当仁不让地带头建设。但是,建设开始却遭到了村民的阻挠。“拆除旧厕建新厕的时候,有一户村民本来非常支持,后来又不同意了。”支部书记唐光峰说,村民认为拆旧建新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。最终,经党支部成员多次登门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该村民最终同意清拆工作。
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村中琐碎的事务几乎都靠楼村的村干部开展,包括开展群众大会、民事协调、规划细节、资料申报等等。“我们没拿一分钱工资,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脱离生产性工作,全力投入楼村美丽乡村建设中。”唐恩康欣慰地说,村干部们的劳心劳力终换来楼村面貌的巨大变化。
现在,污浊的河道已经变回清澈;凹凸不平的道路变成了美丽的石板路;破烂的茅厕被拆除,建设了健身小公园。每到傍晚,村民在河边散步,好不惬意。
楼村,把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、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村庄的美化、绿化、亮化作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楼村已拆除了茅厕和泥砖房,建成小公园3个,公厕4间,环境绿化近3000平方,已建好河堤400米。除此之外,楼村还对存到和庭院进行植树绿化,对村里村外的水沟进行整治。
此外,专职保洁员保洁机制也是黎水楼村的一个亮点。在管理上,楼村实现了村民自治,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卫生管理、保洁员、卫生监督等制度,对农村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等的投放时间、地点、收集时间以及禽类饲养、物品堆放、门前花草树木的管护等进行了规范管理,做到了“自己的事情自己管”。目前,村里建成垃圾收集点1个,并聘请专门保洁人员清理村垃圾,垃圾处理全程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。
| ||||